尹学洪,多媒体光盘,年鉴光盘,地方志光盘,志书光盘,光盘导航,志鉴光盘制作

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志》

作者:江苏锐德 2010/8/21 21:50:29 人气:

  编后记
  
板桥自古以来,一直没有修过地方志,2006年3月中共板桥街道工委、办事处,为贯彻落实市、区地方志会议精神,决定编纂《板桥街道志》,并成立《板桥街道志》编纂委员会,下设《板桥街道志》编纂办公室,由此开始了编纂工作。
  《板桥街道志》编纂成员,开始聘请2名机关退休干部和3名兼职机关干部组成,筹备和设计《板桥街道志》篇目。2006年7月编纂成员重新调整,在机关抽调一名干部,聘请(包括原聘请2名)4名退休干部,组成编纂成员,同时还配备了机关科室和基层资料员45名,《板桥街道志》编纂工作开始。
  《板桥街道志》编纂工作大致经历6个阶段。
  2006年3月至6月为准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组建班子,设计篇目,对《板桥街道志》的篇目设计先后进行4次修改,确定为26章,113节,413目。
  2006年7月至2007年2月为收集资料阶段。
  把《板桥街道志》篇目的章节分配到每个人头,按《板桥街道志》篇目要求,开始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采取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古后今,先易后难的方式,先到雨花台区档案局、江宁区档案馆、市档案馆、本街道档案室,后向社会、基层单位和周边单位收集资料。共收集资料约800万字。
   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为撰写初稿阶段。
  撰写初稿人,呕心沥血、埋头笔耕,除少数章节无材料待收集补充外,《板桥街道志》10月底已初具雏形。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为初稿修改、补稿和编审阶段。
  初稿形成后,街道特邀编审吕武进先生和编纂成员一起把形成的章节初稿进行3次修改、补充、完善,防止错、漏、重、虚,做到准、实、精、全。完成修改稿第二稿。
  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为内外审阶段。
  二稿转入内外审,通过街道的领导、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内审修改。通过市、区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外审修改。通过编纂、综合修改完成第三稿。
  2008年8月转入终审和验收阶段。
  举行《板桥街道志》稿评审会,邀请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志稿进行评审。评审会成员一致认为《板桥街道志》篇目设置科学合理,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资料比较丰富,并做到图片、文表并茂;事物记叙较系统完整,语言简洁、流畅,文风端正、朴实;全志设综述,各章有序,能从不同层次涵盖全貌;其中综述有特色,勾勒出板桥的鲜明特点,同意通过终审。
  报市、区地方志办公室和中国文史出版社审定验收后,由板桥办事处书面报区政府审核批准,开具付印通知书。
  2008年8月至10月为完成印刷出版阶段。
  将文稿、图片,送印刷单位打印排版,核对及出版发行。
  《板桥街道志》的出版,得益于街道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街道上下坚持把修志当作一件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在修志期间,多次召开全街道性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办学习班,明确修志是各部门、各单位的一项重要工程,定期听取汇报,检查工作进度,关心编纂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帮助解决修志遇到的各种困难。
   在收集资料时,因板桥行政区划多变,历史资料失散较多,组稿带来不少困难,贵在街道领导重视,市、区(江宁区)、驻地单位等有关单位部门倾力支持和退休老同志及知情者的积极参与,从而使难题一一排解。尤其是负责编纂的同志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隆冬严寒,均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一心扑在修志事业上,确实可敬可赞。
  《板桥街道志》顺利编纂出版,还应感谢市志办、区志办有关领导、专家的指导和无私帮助。在此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本书编印的领导、部门和所有相关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志书编写是一项浩大复杂的文化工程,搜集、挖掘、考证资料难度很大。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加之档案资料不足,《板桥街道志》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上一篇:《盐城年鉴》(2008)
下一篇:《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2008)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