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学洪,多媒体光盘,年鉴光盘,地方志光盘,志书光盘,光盘导航,志鉴光盘制作

《科尔沁右翼前旗政协志》光盘版|年鉴光盘版|志书光盘版

作者:江苏锐德 2011/12/2 21:14:57 人气:


  《科尔沁右翼前旗政协志》编后记

  农历八月十五刚过,依然是天上月儿圆的时候,《科尔沁右翼前旗政协志》这部书稿终于完成了初编,进入了精编阶段。经过100多天的紧张工作,完成近110万字的书稿,不能不算是个奇迹。但这只是从数量上说,质量又如何呢?!资政、存史的价值何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现在回头思索一下,感触颇深的究竟是什么?在《乌兰浩特市卷烟厂志》的编后记中,我曾谈了如何突出以人为本的做法,现在这部志书的一个突出之点就是增强史料价值的问题。
  这部志书编纂工作的开始,主编单位借鉴内蒙古自治区一些政协志的篇目设计,为了增强本书的存史功能,将历届政协委员会的常务工作、提案工作报告和会议闭幕讲话,历届一次会议上级政协领导、旗委领导讲话都做为独立的篇章全文照录。究其实质是把志书变成了工作报告和领导讲话的汇编,从而损伤了它做为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的内在逻辑规则和本质功能。
  究竟怎么做,才能两全其美?不能不让我绞尽脑汁。这时,为了记述出新时期政协工作的社会价值,依据他们过去的工作状况,我提出增加《委员风采》一编,记述政协主席和普通政协委员的创新业绩。我觉得,这一编既能突出以人为本的编纂理念,又展示了全旗政协委员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对于政协主席的创新工作和亮点,他们在过去的文史资料搜集工作中,发动很多届主席和副主席撰写了工作回忆录。这些宝贵的资料如果还是那样照本宣科,将仍然重蹈让业内人士耻笑的覆辙。如果依据规则做,那就对不起了,只好把这些政协主席们的回忆录,以摘编的形式,择其精彩事实片断改为第三人称进行编纂。但政协主席张运发同志坚决不同意我这么做。他觉得把好不容易搜集到的资料砍碎了,可惜了,要求我无论如何要保留这些原文。经过反复思考斟酌,感到这么做确实也很有必要。但是作为志书,我总不能把它再编纂成一部资料汇编吧!怎么办?我直言不讳地说,是张主席给我出了一道考题。始何交上这份答卷?
  它让我细细回想品味起过去的编纂工作经验。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编和总编纂《科右前旗工商物价管理志》开始,近30个年头,我参与了《科右前旗志》的资料整理,《兴安盟志》、《乌兰浩特卷烟厂志》的总编纂,受聘《兴安盟政协志》为特邀顾问,参加《兴安盟交通志》专家评审组的工作。对于如何保留重要的文献资料,确实走过了一个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探索过程,它如一条潺潺的小溪从我的心头流过。
  以往在编纂有些志书的时候,对于一些舍不得割弃的重要资料,我多数都是在篇末“附录”设个《重要文献辑录》,但这只是辑录一些官方文件。对于那些非官方的重要资料怎么办?在编纂《兴安盟志》和《乌兰浩特卷烟厂志》的时候,我试着对诸如国家领导人视察关怀,在篇首设“特载”或“专记”,囊入其中。对于“关玉衡击毙日本间谍中村”、“8·11起义”、“圣旨金牌”等类重要资料,采取章后“资料链接”的办法,使人们在查阅志书的某些章节后,得以深入了解有关问题的全貌和根由。应用“资料链接”的形式保存一些重要资料,这不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吗?这次何乐而不为呢?
  编纂思想转弯了,工作也就顺手了。我放胆应用“资料链接”的形式,在“第三编重要会议”的“第一章政协委员会会议”链接了旗委领导、盟政协领导和会议闭幕讲话,“第二章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链接了政协科右前旗第四届常务委员会至第十一届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第四编常规工作”“第一章制度建设”链接委员会工作、办公室工作和党组织生活等项制度的原文,“第二章视察调研”链接了社会发展、发展战略、“三农”问题、企业深化改革、民营经济、生态建设、科技推广、义务教育、法制建设、综合治理、民族宗教、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疾病防治、残疾人事业、文史资料挖掘等十七类调研报告。“第五编参政议政”“第一章提案”链接了25个提案及落实精选,“第二章大会发言”链接了政协委员在旗政协和盟政协大会上关于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产业化经营、科技兴农、企业改革、民营经济、生态建设、水利事业、卫生保健、优生优育、义务教育、民族文化和法制建设等15个方面的经典发言原文。在“第六编民主监督”“第二章行风评议”链接行风评议文件,在“第七编委员风采”“第二章主席二三事”链接了11位主席、副主席的工作回忆录和述职述廉报告。这些资料,让我们看到了科右前旗旗委、政府是怎样关心关怀支持和领导政协工作,政协科右前旗历届委员会的常委是怎样创新开展工作,全旗的政协委员是怎样与党、政府和人民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科右前旗政协50多年来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那些调研报告、提案、大会发言和主席工作录,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科右前旗各条战线的改革步伐、命运和前程,可以说是不可多得、极其珍贵的原生态资料。
  我觉得,这么做,既严格遵守志书“以类记事”的基本编纂规则,又避开了资料汇编的做法。对于部门志,在不能单独编纂一部《志书资料》的前提下,把两锅大菜熔于一炉,能否说也是一餐创新的佳肴呢?
  这种做法,算不算个尝试,有待于通过实践检验。记于此,敬请同仁、朋友、方志专家和学者予以赐教。
  (总编纂 霍树枫,2011年10月16日)

上一篇:《江阴年鉴》(2011)光盘版|年鉴光盘版|志书光盘版
下一篇:《六合年鉴·2011》光盘版|年鉴光盘版|志书光盘版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