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师之范——黄质夫在南京栖霞》业已编竣,即将付梓刊行。 编成这本书,我们深感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使命,那就是让一个真实的黄质夫得到应有的历史定位。这件事虽然来得晚了些,但是,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它使我们得以对黄质夫的认识更加全面,理解更加深刻,因而大大提高了本书的内在质量、学术品质和存世价值。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天赐予我们栖霞地区两位教育大家。一位是陶行知,他高举“生活教育”大旗,在晓庄举办实验学校,推行平民教育、农村教育,主张“教育与政治同时并进,同时革新”,名闻遐迩,以致为国民政府所不容,学校被封闭,师生遭迫害,陶行知本人亦遭通缉。晓庄学校虽只存在四年,但影响了全国。另一位是黄质夫,他奉行“教育救国”的宗旨,大力推进乡村教育事业。在其掌教栖霞乡村师范的同时,创建“栖霞新村”,实施“教育乡村化、乡村教育化”,是乡村教育的开拓者,在全国亦有重大影响。他们共同主张并身体力行“化万万农民的愚,救百万村庄的穷,争整个民族的脸”,正可谓其意也殷,其志也坚,家国民族之情怀昭然若炬。 在栖霞的历史天空,陶行知、黄质夫犹如“双子星座”的两颗星宿,辉耀着这片大地。栖霞幸甚!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陶行知、黄质夫及其乡村教育思想却遭到了冷落甚至非难。直至上世纪80年代,在拨乱反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得到重现,各地纷纷成立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学陶师陶形成潮流。黄质夫也渐渐从湮没的状态中走出。他的故乡仪征市率先将其作为名人载入地方志,并出版专集。随之,贵州省教育界也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引起全国范围内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其后,黄质夫的名字先后被载入南京市、江苏省教育史籍。而今,在黄质夫奋斗十年、创造了辉煌业绩的栖霞,我们不计物力、财力和精力,通过抢救性的发掘、搜罗和编织,最终完成本书的出版,其现实意义自非寻常。黄质夫,一位逝去的教人又重新行走在栖霞的土地上,他的孤寂的魂灵想必也已得到了慰藉;而对于栖霞地区的教育工作、农村工作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又增添了一份可资借鉴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书的编纂,酝酿已久,前后差不多有三、四年时间。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大力襄赞和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和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分别为本书作序,都对黄质夫作出了郑重的评价,文虽短小,却是全书的纲领和精髓,是书眼所在。 四位学者教授应约撰写了评论黄质夫的新作。他们是南京大学王运来教授、徐州教育学院甘乃伟教授、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所王文岭先生、原贵州教育出版社编审梁茂林先生。从惠赐的新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怀着尊重历史、厘正视听的科学态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政治勇气,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过往,观照当今,因而见解精辟,足以昭示来者。 由栖霞人撰写的一组文章,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化的体现了原创性。这里说的栖霞人,不仅指供职于栖霞地区的史志和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当年栖霞乡师及其后身栖霞中学的师生。 《回望黄质夫》是一篇长文,也是一篇力作,它充分运用已发现的历史资料,广泛吸取近年各方面研究的成果,对黄质夫先生及其乡教思想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评价,不啻为作者学习和研究黄质夫的新的报告书。 栖霞区教育局、栖霞中学的文章,从教育这个命题切入,就黄质夫教育遗产的研究、传承,给出了精当的回答。 本书收录了当年栖霞乡师部分师生的作品,这些作品重现了七八十年前的学校生活和社会实际,使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更加真切地了解黄质夫和学子们的艰辛和快乐!特别是他们以深厚的感情怀念校长黄质夫,字里行间充溢着尊崇之情,读来令人动容。 韦永义,是一位从栖霞乡师奔向大革命的热血青年。多年前接受访问时,已从省政协副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他是首先对黄质夫在政治上给予正确评价的领导干部。此文收入本书,具有点题和破题的重要价值。 《教育救国的嘹亮号角》,通过解读栖霞乡师校歌歌词,不仅剖析校歌的丰富内涵,而且颂扬了黄质夫的伟大情怀,径称其为“中国的脊梁”。 黄质夫先生的长子黄陆和三子黄飞及其长孙黄大庆、重孙黄思瑜,他们不仅为本书撰写纪念文章,还提供了大量的、长期集攒的历史资料。他们与诸多评论文章的作者保持联系,为本书的成功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黄质夫先生的著作现已发现50余篇。本书精选先生在栖霞工作期间的著作7篇并作了赏析性的品读。它不仅是黄质夫乡村教育思想的精华,还可以读到他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以及坚韧不拔、奋力拼搏的坚毅品格! 这里,还需要推荐当年报刊所载的考察、调查、通讯、报道若干则,应该说,这些文献内容比较客观,评价也比较公允,可以作为历史的印证。 书末附有两个目录,一是黄质夫著作目录,一是近年的研究评论文章目录,俾可供深入研究黄质夫教育思想者参考。当本书杀青之际,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浙江大学田正平教授发来贺信,兹全文抄录如下: “欣闻《师之范——黄质夫在南京栖霞》一书即将出版,请接受一名中国教育史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深深敬意!黄质夫先生一生为我们乡村教育事业的提倡和推动,身体力行、奔走呼号、不遗余力!他的事业和精神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宝贵遗产!相信在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民生大事的新时期,质夫先生的思想、精神和人格必定会得到发扬光大!” 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校友总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等单位给予我们很多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育改革亦新潮迭起。黄质夫先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工作者、史志工作者以至农村工作者定有值得研究借鉴之处。黄质夫本人的精神品格也堪为后人楷模。黄质夫,师之范也,斯亦人之范也。 当然,作为一个社会人,黄质夫也有其自身的种种局限,这是无法抗拒的,也是今天的人们不应苛求的。 由于受学养笔力所限,书中舛误和不周之处恐难避免,敬祈方家和同道者指正。
编 者 2012年7月 |